焊接--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连接成一体的工艺过程,促使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连接成一体的方法:加热或加压,或加热+加压。
焊接方法:
1.1气焊OFW: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热熔化焊件和焊丝进行焊接。
1.2焊条电弧焊SMAW:利用焊条与焊件间的电弧热熔化焊条和焊件,手工操作焊接。
1.3埋弧焊SAW:利用焊丝与焊件间的电弧热熔化焊丝和焊件进行机械化焊接,电弧被焊剂覆盖而与外界隔绝。
1.4氩弧焊GTAW:用惰性气体(Ar)作为保护电弧进行的焊接。
1.4.1钨极气体氩弧焊(TIG):利用钨棒作为电极。
手工送丝或不送丝,填充丝不作为熔化极,泛指产品上使用的GTAW焊接。
自动送丝或不送丝,填充丝不作为熔化极;常见的有管子管板自动焊。
1.4.2熔化极气体氩弧焊(MIG):自动送丝,焊丝作为熔化极,例如铝筒纵缝焊接。
1.5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用活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用焊丝作电极的电弧焊。
1.5.1药芯焊丝CO2气体保护焊FCAW:用药芯焊丝作电极,用CO2作为保护气体。
1.6等离子焊PAW:利用气体和特殊装置压缩电弧获得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弧进行焊接;公司常见的有:不锈钢、镍合金、钛及其合金,锆材能实现PAW焊接。
1.7电渣焊ESW:利用电流通过熔渣产生的电阻热溶化金属进行焊接。
公司常见的是带极电渣堆焊
1.8电子束焊
1.9激光焊
通过加压的方式完成焊接的叫压焊,公司常用的有电阻焊(如水箱上用的点焊)
钎焊: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液态钎料添满固态焊件之间的间隙,发生原子间扩散和冷凝后形成接头。公司常用的有钛、锆材料与其它材料之间的密封焊。
接头------两个构件之间连接形成的接头,由母材,热影响区,焊缝金属组成;
接头形式------公司常见的有:对接接头,角接接头,对接+角接接头;
焊缝------利用各种焊接方法形成金属,包含有:填充金属和溶化的母材。常见的有对接焊缝和角焊缝;
焊接参数------指焊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电流、电压、焊速、送丝速度,焊接层次,电流种类及极性,焊材规格,预热、层间温度,线能量等;
极性-------焊件与电源输出端正、负极的接法,焊件接负极叫反接,焊件接正极叫正接。
焊接位置-------焊件接头焊接时所在的位置
焊工考试项目:常见焊工考试项目有:平焊1G、F、横2G、H、立3G、V、仰焊4G、O,45度固定6G,6FG,管水平固定5G,5FG等。
焊接工艺评定------为验证所拟订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使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或堆焊层的化分符合规定而进行的验证性试验及结果评价的过程。
PWPS预焊接工艺规程------为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所拟订的焊接工艺文件;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记载验证性试验及其检验结果,对拟订的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评价的报告。
焊接工艺规程------根据评定合格PQR编制的,用于产品施焊的焊接工艺文件;
焊接作业指导书-------与制造焊件有关的加工和操作细则性作业文件。焊工施焊时使用的作业指导书,可保证施工时质量的再现性。
焊接工艺附加评定-------为使焊接接头附加特性(GB,管子管板)符合规定,对拟订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的验证性试验及结果评价的过程。
焊后热处理------能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焊接残余应力的热过程。通常有正火、调质、淬火后回火、固溶处理、消应力热处理等。
上转变温度------加热期间完成奥氏体转变的相变温度。
下转变温度-----加热期间开始形成奥氏体的相变温度。
缺欠(缺陷)-------在焊接接头与母材中存在的不连续部位。
填充金属:包括焊条、焊丝、填充丝、焊带、焊剂、预置填充金属、金属粉、板极、溶嘴等。
重要因素------影响接头力学性能或化分的因素。重要因素变化,需重新评定;
补加因素-----影响接头冲击性能的因素,有冲击要求时,补加因素变化需重新评定;
次要因素-----对接头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无明显影响的因素,次要因素变化不需重新评定,只要编制相应的WPS即可。
焊接材料选用原则-------焊缝金属力学性能高于或等于母材规定的限值,当需要时,其他性能也不能低于母材或设计图样要求;合适的焊接材料和合理的焊接工艺相结合,以保证焊接接头性能在经历制造工艺过程后,还满足服役和图样要求。
坡口选用原则-------考虑下列方面:
焊接方法,母材种类和厚度,焊缝填充金属尽可能少,避免产生缺陷,减少变形和残余应力,有利于焊接保护,焊工操作方便,复合材料坡口有利于减少过渡焊缝金属的稀释率等。
方圆激光www.fyglaser.com
2014-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