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光之名,一场史上最高规格的论坛于6月27日在武汉举行。
在首届国际激光产业高峰论坛上,组委会人士称本届论坛除将邀请国内激光产业链上、中、下游的200余家上市、准上市公司外,届时,来自全世界激光领域的800名高端人士也将相聚江城。“旨在打造永不落幕的激光掌上博览会”。据介绍,论坛当天,首个国字号激光协会将宣布成立。
2014年6月,在武汉,武汉激光不仅成立了50亿元的激光产业基金,还计划重组出一家超过大族激光的企业。在青岛,这里举行了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把脉3D打印未来发展方向......
一、“武汉制造业中的全国第一”
第一个实现棒纤装备自主化、第一台光功率热分析仪、首台近吸式油烟净化机、特大型机床制造能力第一、乐器制造行业标准数量第一……6月11日,29个项目被推介为“武汉制造业中的全国第一”。
这一推介活动由武汉市工业总会、武汉质量协会、长江日报社联合发起。6月3日正式启动后,62家企业申报了102个项目,经过筛选、专家确认、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和上网公示等阶段,最终入选的有16家企业共29个项目。
如何判定项目是否为“全国第一”?主办方介绍,入选项目需提供与项目对应的专利证书、技术查新报告或者全国行业协会出具的证明。
从项目的行业构成来看,激光、光通信行业占了相当比重。与激光相关的就有8个企业10个项目,约占1/3。
从地域分布来看,位于东湖开发区的企业占比较大,烽火、长飞以及榜上的大部分激光企业均位于光谷。
二、50亿元激光产业基金
6月27日,首届国际激光产业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这场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主办,湖北省工商联、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承办的论坛,是首次以激光应用、激光产业化为主题的行业盛会。
在来自产业链上、中、下游200余家企业、800余位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总额达50亿元的激光产业基金正式宣布设立并现场签约,这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激光产业基金。据悉,该支基金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激光产业分会、楚商资本集团、平安银行等三方发起成立。
作为基金发起人之一的楚商资本集团董事长岑卫华表示,这50亿元基金,以四家上市公司(当事人表示不便透露)出资为主,此外,楚商资本集团和楚天激光集团均有出资。其中的40亿元,主要是进行股权投资和作为并购基金;另外10亿元,则主要用于相关企业的信用贷款,单笔500万—1000万元。“光谷,没几家有代表性的激光上市公司,怎能与光谷的地位相称?”岑卫华表示,50亿元激光产业基金,将主要面向光谷,重点打造三家激光龙头企业。
岑卫华还透露,光谷13家激光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正在该基金推动下,紧锣密鼓地要重组成两家“航母级”激光企业,规模超出目前中国最大激光企业深圳大族公司。如果进展顺利,今年底就会完成重组。而明年,则将完成海外并购。
三、激光笔为世界杯抹黑
在27日早晨世界杯阿尔及利亚对俄罗斯的比赛中,第60分钟,阿尔及利亚获得任意球。看台上有球迷使用激光笔晃俄罗斯门将阿金费耶夫的眼睛,趁这个机会,阿尔及利亚发出任意球,苏莱曼尼头球破门。1-1阿尔及利亚扳平比分。
四、国防科大接力攻关激光陀螺43载
43年前,科学家钱学森将激光陀螺的技术原理写在两张小纸片上,郑重地交给了国防科大人。43年后的今天,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不负重托,在院士高伯龙带领下,三代人接力攻关,将纸片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备独立研制激光陀螺能力的国家。
激光陀螺,被誉为惯性导航系统这顶皇冠上的“明珠”,是让战机突防能力更强、舰船跑得更远、导弹打得更准的核心部件。激光陀螺虽“小”,却集成了光、电、机等诸多尖端高科技,考量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上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陀螺实验装置,引发了世界光学领域一场技术性革命。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一些科研单位也开展过这项研究,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放弃。1971年,着眼未来我国国防战略需求,国防科大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艰苦攻关。
“别人能干成的,我们也一定能干成。”一次次艰苦鏖战,突破了一项项理论研究难点,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工艺难关。43年来,他们怀着强烈的创新自信,以“拼命三郎”精神攻克了一个个常人无法想象的难关,在荆棘密布的科研荒野上闯出了一条新路:1976年,高伯龙撰写的《环形激光讲义》一书出版;1984年,成功研制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1994年,我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诞生,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2000年,首条激光陀螺生产线建成……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他们创造了我国激光陀螺技术领域里数项“第一”,其精度和可靠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几代国防科大人的青春和热血化作令国际科技界惊羡的强军之“光”。
五、马新强重执华工科技帅印
“我很明白,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这是离职两年、重掌华工科技“帅印”的马新强的就职演讲。6月23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马新强时隔两年重执帅印,当选董事长,原华工激光董事长闵大勇出任华工科技总裁。股东大会现场颇为热闹,机构、股东代表、媒体加上公司高管等共四五十人,是平时公司股东大会参会人数的两倍左右。
这可能与马新强的复出有关。熟悉华工科技的投资者可能知道,马新强今年50岁,早在2005年7月开始,就已担任华工科技董事长。不过,2012年因涉及公司内幕交易案件,其董事长职位被罢免,当时仍保留公司党委书记、第五届董事会董事职务不变。有业内人士曾表示,马新强在华工科技多年,根基深厚,离任可能为权宜之计,假以时日有可能重执大旗。
时隔两年,马新强果然复出。根据公司昨晚公告,经股东大会审议,马新强以100%的票数当选公司董事;随后经董事会选举,全票当选为公司董事长。
六、激光界的“诺贝尔奖”
6月27日,首届国际激光产业高峰论坛表彰激光界的“诺贝尔奖”。在大会发布的24项激光应用领域 “中国第一”成就中,武汉贡献了19项。
在改变中国的“武汉之光”名单中,有全球第一个拥有“光谷”称号的东湖开发区,中国专利拥有量第一的企业楚天激光,中国第一台万瓦级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创造者华工激光,发明第一台万瓦级光纤激光器的锐科光纤,第一家将激光技术应用到光纤通信领域的武汉邮科院等。
七、第二届世界3D打印大会
一年前是“沾边就涨”,一年后是谨慎观望,3D打印之于资本市场,已从一个看不懂但很美的梦想,变为日益熟悉并冷静面对的现实。6月19日,2014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在青岛开幕,金运激光 、光韵达 、银邦股份 、银禧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携其3D打印产品亮相。
据介绍,2012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产值是120亿至130亿元,国内仅8亿至9亿元;2013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在200亿元,国内翻番增至20亿元。“预计2014年国内3D打印的产值可以再翻一番,有望达到40亿至50亿元。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市场规模仍十分有限,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放量空间。”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表示。
目前,3D打印在文化创意、工业、生物医学领域均有成熟的应用案例和广泛市场。相比之下,在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更大、技术优势更明显。在工业领域,目前最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型金属结构件、个性化精密零部件的直接制造。在生物医学领域,目前正在探索的应用除了义齿和义肢外,还将在组织工程方面大有用处。
相比于去年对3D打印技术的模糊认知和盲目热情,今年市场对3D打印的认识已更加客观冷静。罗军认为:“目前3D打印行业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引领,无论在大众消费(桌面级)、工业、生物工程等领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未来3-5年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全球3D打印技术的竞争,关键就在应用市场,因此打开应用市场是我国3D打印发展的关键。”
八、金运激光全部身家“押注”3D打印
6月,金运激光宣布发起一款名为“湖北高投金运激光产业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产品,首期拟募资2.53亿用来支持3D打印。为此,上市公司需要担保的金额为2.53亿本金加上8.5%的收益,约为2.75亿元。
“截止2013 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是2.88 亿元,在理论上存在公司履行最大担保额而使公司净资产为负的可能。”金运激光相关人士说,之所以为负,是假设理论上0收益,且存续期为3-5年。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也作为有限合伙人之一,拿出3000万用于投资,需要向社会募集额为2亿元。“这个结构对融资更有保证,因为有上市公司的资金在里面。”沪上一位董秘分析认为。
九、滨湖机电重组对价博弈
研发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3D打印机的滨湖机电(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正在遭遇重组卡壳的尴尬。因无法就收购股价达成协议,华中数控旗下子公司华科三维收购滨湖机电的项目,仍无定论。
作为国内第一批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滨湖机电的3D打印技术在全国排名靠前,目前已是国内生产快速制造装备品种最多的单位,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作为实际控制人,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俊介绍,学校及相关部门计划为滨湖机电注入新资金、新资源和无形资产等,进一步壮大3D打印产业。不料,重组公布近半年,双方交易对价仍未谈拢,重组僵持不下。
十、国际空间站激光回传视频试验成功
美国航天局(NASA)6月6日说,该机构利用新型激光通信装置成功从国际空间站向地球传送高清晰度视频,这一技术演示可能有助于颠覆未来深空任务的通信方式。该机构说,这次视频测试是5日进行的,总用时148秒。
这段175兆比特的视频名为“你好,世界”,仅用3.5秒就完成传送,相当于数据传输速率达到每秒50兆比特,如果采用传统下行链路方式,需要10多分钟时间。
NASA说,这项技术演示名为“激光通信科学光学载荷”(OPALS),内容是利用激光能量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基于无线电波的现有太空通信方式的10倍到1000倍。
该机构在声明中说:“由于国际空间站以时速1.75万英里(约合2.81万公里)环绕地球运转,所以从空间站向地球传输数据要求极度精确的目标锁定。这个过程好比一个人在30英尺(约合9米)开外用激光笔瞄准某根毛发的末梢,边走边保持这一动作。”
为了在5日的演示中达到这种极致的精准度,OPALS锁定由加州赖特伍德塔布尔山天文台光通信望远镜实验室地面站发射的激光信标。
NASA位于加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OPALS项目经理马特·亚伯拉罕松说:“看到华丽的光束从空间站上的微小载荷传输而来,真是难以置信。”
他还说:“我们期待未来几个月继续OPALS试验,希望我们的工作为未来的深空探索任务带来光通信能力。”
十一、澳科学家研制出全球首个全碳等离子激光器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了全球首个完全由碳基材料制成的等离子激光器。该技术有望在提高运行速度的同时,彻底改变电子产品的外形。未来,如名片般轻薄柔软的手机甚至能被直接印制在衣服上。
报道称,等离子激光器的大名叫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激光器(spaser),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的纳米光源。它能够通过自由电子的振动发出光束,而不像传统激光器那样需要电磁波和占用巨大的空间。传统激光器的运行需要放大光子,而等离子激光器则是通过放大表面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运用能够使其突破传统激光器的限制,速度更快、体积更小,让超高分辨率成像和微型光学电路成为现实。有研究称,这种电路比目前最快的硅基电路还要快上百倍。
负责此项研究的莫纳什大学电子和计算机系统工程学院(ECSE)博士盖鲁帕辛哈称,与半导体等离子激光器相比,碳基等离子激光器还将提供更多优势。
方圆激光www.fyglaser.com摘录
2015-01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