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年前,武汉激光产业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诞生了数个国内第一。近年来,武汉激光产业将精力主要投向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对资本运作和市场拓展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已经落后于深圳上市企业大族激光。眼下,激光产业基金的成立,使得激光企业,又一次触摸到资本市场的风口。
楚天激光董事长孙文:
资本重组使光谷激光迎来风口
在10年前,武汉激光产业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诞生了数个国内第一。近年来,武汉激光产业将精力主要投向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对资本运作和市场拓展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已经落后于深圳上市企业大族激光。眼下,激光产业基金的成立,使得激光企业,又一次触摸到资本市场的风口。激光产业的整合,不怕慢,就怕等,要一步一个脚印,制定好规划,并努力付诸实施。激光企业要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拧成一股绳,心向一处使,共同把武汉激光产业做大做强。
银河证券新华路营业部总经理吕刚:
期待激光板块出现龙头企业
武汉·中国光谷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光谷在激光产业依然具有领头羊地位,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很大。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激光类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上市公司仅有华工科技、金运激光两家,要扩大行业的影响力,需要更多、更有实力的公司。激光产业基金推进产业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挂牌创业板和新三板,培育世界级的激光龙头企业,我们认为其推出正当其时。银河证券将为资金募集,企业上市辅导提供服务。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
新三板基金要成为激光产业的孵化器
武汉激光以教育基地为主,科技研发走在前面,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然而一旦去到企业,许多成果变成了国家导向,而非市场,这造成了对接市场不力。产业基金的成立,为激光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孵化的平台,通过兼并收购,激光企业的技术资源、市场渠道、管理能力将进行整合。由于激光产业是新型技术产业,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市场融资,预计未来上市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集合20家激光企业奔向新三板
访楚商资本集团董事、投资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黄鑫
横向重组,纵向并购,走向海外,登陆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光谷激光产业投资基金的主发起人,楚商资本集团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好的运营蓝图。
笔者:8年前,由政府主导的激光产业重组,最后以失败告终。10多年来,国内不少知名风投在光谷激光领域攻城略地,但收效甚微,楚商资本集团主导成立激光产业基金,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鑫:2007年的激光三剑客的重组,因种种原因而搁浅。本次产业基金的成立,更多是一种资本推动下的市场行为。激光产业是光谷的核心产业,总体规模超过百亿元,但企业大多数块头不大。激光企业多而散、龙头企业不强的特点,决定了股权投资企业,不能是扮演财务投资者角色,争抢明星企业,而是要做扎根型,培育“青桃子”,一步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成立于2010年的楚商资本集团,坚持“不掐尖、不跟风、不包装、不对赌”的投资理念,扎根湖北县域经济,致力于培育中小企业,助推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去年底,楚商资本集团就联合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了国内区域股权市场第一只专门投资本土四板挂牌企业的基金,首批规模5亿元,全部用于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于已经或即将在湖北四板挂牌的企业。
近两年,楚商资本集团对激光产业进行了密集调研,先后入股了楚天激光和奇致激光。同时,省激光行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激光产业分会、光谷激光行业协会是三家发起单位,可以说,成立激光产业基金,我们是有备而来。
笔者:基金瞄准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国内首只新三板激光产业基金,其具体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黄鑫:本次成立的中国光谷激光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亿元。我们会选择成立5年以上,销售收入5000万元左右,利润1000万左右的中小型激光企业进行投资。
我们计划总投资30家,并推动其中20家到新三板、四板挂牌。按照规划,去年我们在光谷投资了5亿元,今年计划再投资5亿元,涉及15家激光企业,明年再投资10亿元。
目前,楚商资本集团和券商、银行等机构进行了密切沟通,拟对今年投资企业进行股改,尽快辅导上新三板。我们还和银行合作,形成投贷联动,按照1:1的比例,预计至少撬动20亿元银行贷款,支持激光企业发展。同时,我们正积极申请省市区三级财政支持,成立引导基金,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联合,共同培育市场。
笔者:光谷激光企业多而散,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何发挥基金的整合作用,培育产业链?
黄鑫:激光企业从资本市场汲取能量后,在规模上产生裂变,通过资本市场,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要容易得多。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推动产业重组。一是横向就地重组,对100多家企业进行整合,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二是推动产业链整合,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对激光产业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三是以上新三板的企业为龙头,到境外收购激光核心技术企业。近期计划收购一家意大利激光企业、两家德国激光企业,主要目的是引入国外激光产业的核心技术激光器。
以奇致激光为例,近期上市后,产业基金将对其增资扩股,到德国、美国、以色列等海外市场收购核心技术,对国内则收购渠道。
光谷,没几家有代表性的激光上市公司,怎能与光谷的地位相称?我们预计3至4年,三项重组完成后,光谷激光产业不仅将有量的飞跃,还将有核心技术等质的提升。将出现10家左右的“市值百亿以上、销售额百亿以上”的世界级激光产业,擦亮光谷的激光品牌。
而产业链中的小公司,则定位于做产业配套,共同培育激光产业做大做强。
方圆激光www.fyglaser.com
2015-0623 |